当前位置:
人大各代表团认真审议大会报告 踊跃发言
时间:2018-01-17 来源:奉贤人大
王 震代表:实施乡村振兴计划,关键在于重塑村级经济造血机制,核心在于资源整合和市场主体导入,路径在于深化农村“三块地”改革。要加快推进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,通过就地完善、就地改造、就地提升,引进工商资本、植入城市文明、挖掘农耕文化,结合美丽乡村建设,实现乡村振兴“三级跳”,让居住在城市的居民向往农村,让农民记得住乡愁、看得见发展。要探索打破行政村域边界,推动集体建设用地由低效利用转向统筹运营,创新壮大集体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模式,真正实现农村美、农业强、农民富的目标。 蒋德川代表: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,也是上海“改革开放再出发”“大调研之年”。要放下“当掌柜”的架子,用“店小二”的姿态,进一步加强企业服务,切实提升区域营商环境。要结合“大调研”,常想政府能“给什么”,深入一线企业、基层群众,倾听企业心声、群众呼声,掌握第一手资料,针对性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,减少乃至避免向企业“要什么”。要加大企业转型发展、人才引进、技术革新、就医就学等支持力度,努力用公务人员的辛苦指数换来企业的发展指数和满意指数。 鲁 瑛代表:加快特色小镇建设,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,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剂良方。全面推进“建设中国·绿色智慧”特色小镇建设,借智借力助推产城融合。以“绿色智慧”寻找最大公约数,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。大力推进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振兴计划,加快农村“三块地”改革,挖掘柘林古海塘遗址文化,寻找最佳发力点,引入工商资本,打造“双树双生”的田园休闲生活驿站,助力打造新时代“奉贤美、奉贤强”的新高峰。 盛梅娟代表:基于良好生态基础,以创建“上海市美丽乡镇”为目标,努力整合社会力量,巩固“水环境整治”“五违四必综合整治”“绿化造林”三场硬战成果,全力推进全域整治,力争70%村居成功创建为“无违建村居”。大力推行“一把扫帚扫到底”,全面推进“园、廊、林、立体绿化及口袋公园”建设,启动庄行郊野公园建设,精心打造“一组一小景、村村有特色、全镇皆公园”的“全域美丽”新环境,争当国家生态园林城区创建领头羊,为打造“奉贤美、奉贤强”生态环境新高峰添砖加瓦。 王建东代表:牢牢把握大都市郊区、奉贤北大门的定位,坚持以“三块地”改革打通城市化“双向通道”,加快实现乡村振兴“三级跳”。实施“政府+企业+农民,共建共享共赢”平台战略,着力发展“一庄园一总部、一公园一总部、一庭园一总部”的总部经济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实施沿边战略,创新打造东方美谷林荫小道,推动“一二三”产业融合发展,实现“城市资本进村、城市红利惠民”。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联合投资委托经营的投资模式,借助城市优质资源做大做优农村集体资产,以已购物业金台大厦为平台发展“飞地经济”,实现“农村资本进城、城市红利返乡”的逆向城市化道路。 张 宏代表:坚持“一体两翼”发展战略,发扬“店小二”精神,提供“管家式”精准服务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全力推进“镇园区管”试点,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,以虚促实、引虚向实,提升发展质量效益。以“全域公园”为引领,加快“三块地”改革,推进“天空农场”建设,通过“一个产业、一个庄园(农场、公园、庭院)、一个总部”等模式,激活农村闲置资源,增加农民收入。深入推进拆违、布绿、治水等工作,打好生态底色,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。 瞿 磊代表:农村要整洁有序、农业要彰显特色、农民要有效增收。要牢牢把握当下正在推进的“生态村组·和美宅基”、美丽乡村、水环境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改造等工作,力争2018年内青村全镇24个村基本创成无违建村,实现村容村貌有效改善。聚焦黄桃、花卉等特色产业,结合农村“三块地”改革,探索“田园综合体”实践路径。拓宽农民收入渠道,稳定增收政策,让农民有就业收入、宅基地的“股权+租金”收入和农副产品的经营收入,真正让钱袋子鼓起来。 吴利春代表:要继续秉承“生态立镇、守土有责”的建镇理念,进一步改善海湾城镇生态环境面貌,全力推进国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。坚持规划引领,合理布局全镇生态发展容量。将生态功能区划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中,使海湾未来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容量相适应。坚持乘势而上,以创建“上海市园林镇”“无违建镇”及“宜居小区·和美楼组”为契机,将生态环境“补短板”工作一抓到底。建立完善生态建设网格化机制,稳步推进城市精细管理,全面提升城管执法、市容环卫、生态管护等标准,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。 李永杰代表:走进新时代,工业开发公司要明确发展定位,重点建设“四个区”,即“东方美谷”产业核心承载区,新城产城融合的功能示范区,奉贤“四新经济”发展先行区,自贸区、张江及临港产业辐射承接区,努力成为产业、城市、文化、绿色融合发展的新型城市产业社区。明确发展路径,优化产业结构,优化自身经营水平,优化产城融合发展,优化投资环境,实现由“分散”向“集聚”、由“单一”向“多元”、由“园区”向“城区”、由“粗犷”向“品质”等“四个转变”。 朱德才代表: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,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,将“东方美谷”打造成为上海“高原”上的奉贤“高峰”,为实现“奉贤美、奉贤强”的战略目标而奋斗。要聚焦推动产业进步的核心团队,服务高峰人才。要聚焦奠定产业基础的关键资源,引进高峰项目。要聚焦引领产业前沿的关键技术,培育高峰企业。要聚焦服务产业发展的关键平台,打造高峰行业。 蒋祎青代表: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“三农”工作的总抓手,需要着重做好技术指标、价值指标两个方面的顶层设计。在技术指标上,要突出和美宅基、“五违四必”、农艺公园、总部经济发展等重点。在价值指标上,要涵盖村风村貌、“贤文化”特色、农村社会治理、基层党的建设等内容。 汪春元代表:城市发展的硬环境固然重要,软环境同样重要,要切实提升城市软实力。当前,随着轨交5号线南延伸段、全市首条BRT即将开通运营,虹梅南路高架顺利通车等,奉贤已彻底改变“远郊”形象。打造南上海中心城市,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、最好水平,从城市文化、窗口服务、精简流程、人才战略、队伍建设等多方面、系统化、全方位入手,营造好一流的营商环境。 陈 伟代表: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,十字水街、田字绿廊、九宫格等项目加快推进,奉贤新城的大市政、大配套、大环境已经形成基本框架。要在局部上、细节上下功夫,在内容上、活力上下功夫,包括城市公共空间、城市家具、城市色彩以及包括城市雕塑在内的公共艺术等,进一步突出“以人为本”的理念,提高城市的审美境界,让城市始终有温度。 徐金军代表:围绕“1+1+X”的产业布局,全区经济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,财政总收入突破400亿元,同比增幅超过30%。要坚持高质量发展,继续加大“放管服”力度,根据问题导向、需求导向、效果导向,对企业注册进行流程改造,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让注册信息在网络上跑、在部门之间跑,减少企业到现场跑的次数,增强企业注册的程序性优势和时效优势,促进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 王文国代表:近年来奉贤经济发展取得卓越成就,特别是“东方美谷”建设,因地制宜地创立了极具特色的产业品牌,形成了集群效应。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奉贤东、西部经济水平的巨大差距,更充分挖掘东部发展优势,积极制定相关支持东部发展政策,加快推进有利于东部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,真正使“东方美谷”成为全域概念。 沈 琪代表:着力振兴实体经济,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,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。作为实体经济发展主体的企业,要通过技术改造,引进自动化生产设备设施,做到减员增效,确保产品制造精良、质量稳定可靠。要通过引进拔尖人才和技术创新,提高产品科技含量。 韩 锋代表:贯彻新发展理念,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,应始终紧扣“转型升级”主题,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。加大旧动能淘汰力度,结合各类专项整治工作,继续对不符合产业导向、安全生产和环保要求的项目和企业,强化执法倒逼,处置“僵尸企业”,淘汰落后产能。加大新旧动能转换力度,引导企业树立创新发展理念,鼓励企业推进技术创新、管理创新,挖掘传统产业发展潜力,推动向产业链、价值链高端攀升,获取竞争新优势。加大新动能培育力度,把好项目准入关,强化绩效评价,防止“两高一低”落后产能落户,提升亩均投资水平、产出水平。 高志强代表:要坚持“一体两翼”的工作思路,对标最高标准、最好水平,加快发展“1+1+X”主导产业,全力打造东方美谷美丽健康产业、“四新”经济。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,鼓励企业申请国家、市级、区级创新资金、科技小巨人等项目。全面优化创新、市场、政策等各方面营商环境,以企业需求为导向,突出“X+1”和“X-1”服务理念,当好服务群众和企业的“店小二”。 邵 军代表:奉贤经济发展速度快,尤其是“东方美谷”品牌在全市名声响亮,作为在奉工作人员感觉很自豪。我认为区人才政策中对“企业优秀人才”的定义应该更加宽广,不局限于高层次引进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领军人物,还应包括那些虽没有博士、硕士、本科学历但在企业连续服务10年以上忠诚程度高的中层管理岗位、核心关键操作岗位等工匠能手,让他们享受区里优秀人才政策,这样才能为制造业留住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。 陆云峰代表: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计划,作为一名在农村一线工作的基层代表,我倍感振奋。特别是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,区委、区政府 |
地址:奉贤区南桥镇解放东路871号 电话:57418139上海市奉贤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

奉贤人大微信公众号

奉贤人大微信公众号